查看原文
其他

已经失去互联网的上海,连“教育”也准备丢掉吗?

Arthur Chen 一杯咖啡 2021-12-06


家庭亲子系列

AC专栏


读小学的时候一男老师有个“癖好”,就是喜欢看带X级的电影,你肯定很好奇,我是怎么知道的。那个时代还没有互联网,这些港台欧美的片子都是用录像带的形式流传。有几个同学家长好这口,大概是出于讨好吧,也借给这位男老师看了。渐渐地男老师爱看X级的电影,并且和同学家长有某种这样的“交往”,在同学间成了公开的秘密。有一年,学校要评先进,男老师也入选了,有人去教育局告了一状,结果这个男老师没有评上。


读高中的时候,也有一个男老师,不过这个人倒是没有这样的癖好,工作能力也很强,被校长重用。这个时候老师怂恿学生补课之风已经显露苗头,他自然不能免俗。而且作为主课老师,很容易就有大把外快。毕业后,听说他即将高升做校领导的当口,被人举报到教育局,结果没有做成校领导。


看一个城市的教育办的好不好,不能简单的看一个老师是好还是不好。人都有个性化的一面,不能因为一个人很坏就说一群人都坏,当然反过来一个人很好也不见得能推导出这个群体就很好。真正具有指标意义的是,在一个人做了很坏的事情时候,和他们一伙的人是个什么态度,是默许、认同甚至支持的,还是坚决的反对。


虽然这两个老师都不是我举报的,但是举报者做的事深得我心,其结果也符合大众期待。可以说,这两件事对当年年幼的我形成基本是非观、道德观是有很大影响的,因为这样的老师并没有得到“好报”,我知道那种“讨好”、那种“见钱眼开”是不对的。我一贯持“自有天收拾”,而这里的“天”,就是那个能明辨是非、主持公道的教育局。


你肯定很好奇,这是哪里的教育局啊?


我说出来你肯定不信,就是最近出尽风头的上海闵行区教育局。当然,这是距今十七八年前的事情了。

因为坚持给打人伤医的中学教师评上高级职称,现如今的闵行区教育局已经成为众多网民吐槽的对象,更何况,当年的举报多少还只是私德不是特别检点,这位老师的问题主要是触犯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底线问题,事涉社会公共利益。如果前者都需要追究,后者就更应该,何以就这样放过?否则,那两位老师其实也挺冤的!


在不了解她曾经历史的人看来,这个教育局实在没有是非观念,怎么能纵容这样的人继续做老师,而且还成为高级教师?而我,作为一个土著上海人,却是十分感伤:


很多人曾经是因为上海的教育资源好,才举家搬到上海,因为这里的教育,老师不仅专业能力很强,道德品质也很不错,更重要的是能有比较公平的教育氛围,而且投诉举报是有效的。


最近,很多人吐槽上海已经失掉了互联网先机,我就在想上海还有高质量的教育,还有对基本教育观念和操守的坚持,这些都是吸引人才、聚集人才的基础,只要这些都在,失去的也能“夺回来”。


可是,难道现在,上海连值得引以为豪的“教育”也准备丢掉了吗?


有人或许会觉得我说的有点夸张了,不过就是一个老师评上职称了,有那么严重吗?


我不认识这个老师,和她没有利益冲突。她评上这个职称,最直接的影响无非是对这一点不能接受的人不要考到这个学校罢了,不愿意跟她做同事的人换个学校罢了。


我认为把目光盯着指责这个老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,她只是沧海一粟,她即便做了天大的丑事,都只是她自己的,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臧否机制合理,她就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应有的责任。


问题是,她做的事情现在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了,有人在“肯定”她,为其免责,甚至变相支持她,而这个人还不是一般人,而是我们本来应该信赖的“教育”本身,这才是问题所在。

我不清楚闵行区教育局是怎么想出这篇回应的文章的,因为这实在是一篇很不合格的公关文。网友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,大多还是出于对于教育的关心,对于教师队伍的关切,这些是首先需要得到肯定的。通过这个事件发出对师德的忧虑,也是需要得到回应的。而这些在这篇回应里,只字未提。不知道闵行区教育局是不是有想过去考虑网友的情绪和忧虑?


最重要的是,对于网友真正的发问,即老师的道德品质是不是应该要更高一些,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这种具有臧否功能的环节中,是否应该放在更重要位置——避而不谈,而只强调程序正义,这种说辞实在是苍白无力,假若没有实质正义,谈什么程序正义呢?


从心理学角度看,避而不谈,只能理解为是一种逃避,要么自己也回答不出,要么自己也心虚,知道自己心中答案是不能说出口的。


我想,他们可能不太能回应这三个问题了:


1、  老师只是纯粹的教书工作吗?

我还记得对教育有一个定位,是“教书育人”。虽然“育人”放在后者,但是我们都知道,“教书”所传授的知识,若干年后基本上都会忘光,或者这种学习能力总有一天当事人自己也能具备。而真正的关键是通过“教书”的过程,实现“育人”。“育人”就是要把人培育成什么样的人。


因此,对于老师这个职业,是需要具有比一般工作更高一些的道德标准的。如果老师的道德水平很低,那她很有可能“影响”学生,把学生培育成道德标准很低的人。要找一个能“教书”的老师,培养培养总能培养的出来,但是一个能“育人”的老师,则跟这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,这不是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,也不要指望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改变。

2、  学校、评审机构是否应该有是非观念?还是只是纯粹的看利益得失?


我搜过关于这个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,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老师,也为学校得到过很多奖项。在这点上,这个老师无疑是很有才干的。在我们社会上,有一个风气,如果一个人很有才干,是能遮盖掉这个人的道德污点,被领导、老板重用,被合作伙伴所默认,因为“利益”在。


那么,学校、评审机构是否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类似情况?


我看到的结果是,学校和评审机构竟然也是认同这一点的,好像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。甚至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把“医闹”降低为“民间纠纷”,这就把本来存在的是非观念给模糊了,淡化了。可能在他们看来,这个人老师能够给学校带来成绩,才是第一位的吧!可能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,除了分数和奖状,“育人”也是有“利益”需要计算的,这位老师的“育人”到底能打几分,允许这样的老师晋升会给“育人”增加还是减少分数?


要知道,“育人”的分数,最终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道德收益的!


3、  对老师的胜任能力,是否只看专业是否能胜任?而不看情绪是否胜任?


这位老师的工作能力看来是不容置疑的,不过她的情绪表现(在公众场合,以打人来处理情绪,解决问题)却让我很怀疑,她能否从事好这份工作。


我反对闵行区优秀女教师缪X引进上海。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控制情绪,竟然把医生鼻梁骨打断打到人家尿失禁,她纵然书教的再好,又如何育人呢?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过激行为得不到惩戒,社会就乱了。


——作家 六六


实际上,情绪胜任力应该是成为一个合格老师的关键之一。而一个成年人,在公众场合会有这样失常的表现,往往已经是情绪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的爆发,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,这只是她情绪问题的一个反映罢了。


不知道现在做老师是不是要经过心理和人格的评估,至少这个老师她的心理问题可能比较严重,真要帮助她,应该让她尽快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,而不是对她打人行为合理化,“表扬”她教书多好。如果继续放任这样心理存在严重问题的老师在教师岗位上,她不仅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,也不太可能恰当地回应学生的情绪,不可避免会对学生的心身健康造成伤害。


有人说,要有“容错机制”,允许老师犯错误。我认为这是在混淆概念“容错”不是“容恶”,一个人可以有许多无心之失,做错事情在所难免。但是一个人会动邪念,会做作恶,这就是不同性质的事情。有错当然可以容,当然也需要纠正,不过,有恶则必须惩处,而不只是纠正就可以了。更不要说,把“容错机制”变成了“激励机制”,不仅可以免责,而且可以“步步高升”。试想,那些勤勤恳恳、老实做人、不会犯道德错误的那些老师,会作何感想?这是在鼓励他们,希望他们往什么方向努力呢?

事实上,允许这样的老师继续作为老师,已经是很宽容了,实在看不出,需要再通过给她高级教师来体现这种“宽容”。有时候,让一个做错事的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受教训,这本身是“容错”机制的体现之一,“小惩大诫”才有利于她更好地从事件中获得反思,不至于在将来的人生中犯下更大的更不可饶恕的错误。


而这些浅显的道理,教育领域的这些头头们,竟然没有搞明白,也真是令人匪夷所思!


这些年,很多人吐槽说“社会变坏了”,我觉得多少是跟搞教育的人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榜样有关系,其中没有树立好正确的老师的榜样是关键。


学生时代,身边的榜样,不是父母,就是老师,甚至可以说,在现在这个时代,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可能是不及老师的,因为父母好像现在也在被老师管着,老师权威感很强,孩子多少都是更听从老师。当然,老师的作为,学生也会看在眼里,跟着“学习”。


如果不希望看到,若干年后,我们的社会蔓延这样一种风气,只要是业务能力强,能做事,道德品质再差也无所谓,那么,我们现在就有必要做点什么:


不能再继续由着那些可能能力不错,但是道德品质实在不行的老师把持着各类先进了!


这不仅是为了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重要关头的孩子们发声,更是要为了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发出点声音。


至于闵行区教育局,十几年前其实你曾经做的很好,为何就坚持不下去呢?


延伸阅读

还有人记得Gai、PGone的“祖师爷”哈狗帮吗

那些比李小璐更可“恨”的人

咨询师≠治疗师,那你也要告诉我咨询师=?

是该考虑对不是朋友的人关闭朋友圈了


作者 | Arthur Chen 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简介: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,长相年轻、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。座右铭:惜时惜人。咨询小时数:2000小时,研究方向:职场心理、婚恋两性、身心疾病、朋辈心理辅导。近期关注:要事第一、正念减压、网络时代人际沟通。

编辑 | 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 企鹅

转载&投稿 | QQ:2833628802 或 直接在留言处申请

投稿邮箱:coffeepr@qq.com


近期活动:

2018心理咨询师助人技术读书会|坐标上海&周末线下

2018心理咨询师团体督导报名|坐标上海&周末线下

朋辈咨询:适合普通人帮助身边人的心理课 | 上海周末线下

“乖乖,谈朋友没有呀?” |春节自救指南

每月1个名额|王牌投射测验“罗夏墨迹测验”测试及解读



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

关注本公众号,回复【会员】,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

点击阅读原文,可了解: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。

视频 小程序 ,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